|             乙2 怎样按正意解经  一、本课目标。 教导学员掌握解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清字意与灵意解经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怎样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二、预习部分。  1、思考题。 (1)你通常在理解圣经的教导时,是多注重字意还是灵意?
 (2)你曾把圣经连贯地(从创世记到启示录)读过几遍?
 2、预习经文。背诵经文:  提后 2:15 三、讲课部分。 1、圣经和亮光。
 2、字意和灵意。
 3、按正意解经。
 1)进入真理。
 2)心中有底。
 3)真理的流。
 4)一贯原则。
 5)以经解经。
 6)顺着本意。
 7)抓住中心。
 8)全面平衡。
 9)不要强解。
 10)正确的历史观。
 11)圣经多讲的多讲。
 四、讨论部分。 查考  约 4-13章,看耶稣是怎样熟练运用字意和灵意的。如在为门徒洗脚时,字意是谦卑服事,灵意是时刻反省。
 第四章和妇人谈道,从喝水引出的灵意是什么?
 第五章从医治瘫子引出什么属灵教训?
 第六章五饼二鱼给五千人吃饱,字意是怜悯人,灵意是什么?
 第七章耶稣从召唤口渴的来得水喝,引出的灵意是什么?
 第八章耶稣不定行淫时被拿妇人的罪,引出怎样的属灵教导?
 第九章耶稣从医治生来瞎眼的,引出什么灵意教训?
 第十章耶稣从好牧人的表现,引出什么灵意教训?
 第十一章耶稣在拉撒路坟墓前,和马大是怎样谈复活之道的?
 第十二章耶稣从麦子的生长,引出怎样的灵意教导?
 
 大纲:怎样按正意解经
 一. 圣经和亮光。  1. 提前 2:4  神愿意我们明白真道,所以圣经不是不能明白的书。  2. 林前 4:6  这句话原文意思是不可把人置于文字记录(白纸黑字)之上。 所以任何人的教导都不可超出圣经范围,若想新增加内容是应被咒诅的。加 1:9
 3. 诗119:130  亮光是我们从经文得到真理性的认识体会,是圣灵通过经文要给人的信息,会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但不会违背真理的原则。  4. 太11:13  旧约先知写圣经,新约先知解圣经。(新约仍有先知,但使命已不同。) 律法时代先知                                                                        新约时代先知
 1)只有先知能从神得启示说预言写圣经。                      1)有关主的预言已经完全,不能加添。启22:18新约先知的
 使命不再是写圣经而是讲道解圣经。林前14:1
 2)圣灵只降在先知身上,一般百姓没有。                       2)每个信徒都有圣灵内住,约14:16 都可以直接进到父神
 圣灵直接的工作,神不直接对百姓说话。                         面前。来10:19-20都能作先知讲道。林前14:31不再需要律法下先知式人物站在神人之间传话。
 3)神对以色列民的惩罚是在他们今生未来。                   3)先知讲道是为造就安慰劝勉人.林前14:3提醒人今生凡事
 的日子,所以预言内容是他们今生未来。                         依靠主,着眼在将来审判,不是今世眼前的报应. 虽有个别
 的事,有关自己或子孙国家民族的未来。                          例外情形,不能作建立真理的依据。徒21:10-11,提前 (如战败亡国流亡)             4:14
 
 二. 字意和灵意。它们在明白圣经时的作用与地位。
 1. 实例讨论。  1)约 13:3-11,14 主为门徒洗脚包含双重的教导内容。 (1)从字意:教导我们应有谦卑服事的心志,彼此洗脚表明彼此服事。  腓 2:3-4, 彼前 4:10
 (2)从灵意:表明我们应时时省察己罪(对照洗澡),彼此洗脚表明彼此提醒。林前11:28
 2)路 13:18-21 这两个比喻可有两种解释方法,达到不同教导目的。都有圣经明文记载的支持,所以都符合解经的原理。 (1)注重字意的讲解:表明教会必将大大增长,信徒天天加增。太 8:11, 24:14,徒 2:47, 6:7, 14:27, 19:20,  21:20, 启 7:9, 赛 53:10-11。
 (2)注重灵意的讲解:表明教会不正常的发展,有撒但座位(飞鸟)、充斥错谬的道理(酵)。太16:11-12, 林前5:7-8,提前4:1, 提后3:1-5, 彼后2:1-2,约壹4:1, 启2:13。
 2. 字意解经。  1)圣经所记内容包括明文教导、比喻、历史过程、预言等,只有明文的教导清楚直接显明真理的信息要求,是唯一能建立信仰依据的真理内容。  2)圣经其它的内容可以加深对真理的认识,但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1)比喻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太 25:46  有人妄图依此另立得救的标准。(谁是小子可参看太10:40-42)
 (2)事例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徒4:32 初期教会有过凡物公用的教会生活,不是必须照办。
 又如 徒 2:41  有人依此认为一相信就应立即受洗。外出作工必须两个两个。路10:1
 (3)榜样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路19:8 撒该归还四倍不是还罪债,不能硬性规定。
 (4)现象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徒2:13,16  当时门徒被圣灵充满的表现人看如醉酒,不等于圣灵充满就一定这样表现,更不是作出这样表现就表明被圣灵充满。
 (5)预表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拿2:6 把约拿在鱼腹三日三夜预表我们重生经历,必须要哭三日三夜。这是错用预表。
 (6)灵意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出26:33在圣所里有灯台香坛桌子,至圣所里只有施恩座和约柜。按灵意进入至圣所与神相交是灵程最高表现,作工的人只停留在圣所。这是谬用灵意。
 (7)寓意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耶3:22 “我要医治你们背道的病”(原文没有病字)背道是罪,医治是寓意化的赦免改正,就是十字架的救赎。有人按医治的实意,说神要医治人身心灵一切的病,把罪当作病,犯罪变成受伤害,自己成了没有责任受害者,等候主安慰医治;使认罪悔改的福音真理模糊不清。
 (8)推理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启 19:7-8 哪有新妇不知新郎来的时候?有人因此推理教会是可以知道主来的日子的。又有人说传道工作是最崇高的,所以传道人应在生活中有最好享受,和耶稣明文教导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相违背。
 (9)个人属灵经验或经历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约 16:8 为罪忧伤自责,各人的表现会有不同,不能强求一律要哭。圣灵充满表现并不都是说方言。
 (10)诗歌中个别语句不能单独建立真理。
 如 诗 150:4诗歌体裁的内容着重在意境,这里意思是要用各种方法尽情赞美主,不是为高举任何动作方法。
 3. 灵意解经。  1)启11:8 灵意是指经文属灵的含义,参照其它经文引伸出有属灵教导意义的信息,并非来自灵界,或是作灵感式随意发挥的即兴意念。 (1)创18:20 耶路撒冷被指为所多玛,是指罪恶滔天,必遭神毁灭。
 (2)申7:8 埃及是以色列遭奴役之地,是指黑暗权势之地。西1:13
 2)启 19:10 一切灵意预表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主耶稣和祂的救赎,为要加深对十字架救恩的认识,不是为了修心养性,学做人之道。 
 3)凡经文能按字意明白其意义的,不应随意作灵意化的解释。只有当字意无法显示明确的教导时,才通过灵意找出与我们灵性有帮助的属灵含义和教导。
 
 4)任何正确的灵意解经一定有圣经明文教导为依据,也要注意与圣经一贯真理原则相符合。如献祭守安息日是有圣经明文的教导,但在圣经一贯真理原则内是属于影子的地位,今日不应再按字面遵行。来10:1
 
 5)林后 3:6 精意是指经文的真理含义,它可以直接从字意得到,也可以通过灵意找出属灵的含义和教训。而叫人死的字句乃是指对内容作机械式理解和断章取义的引用。如  约6:55主的肉可吃,就要像吃东西那样作出吃的样子。又如 诗81:10有人为追求充满,就真把嘴大大张开。
 三. 按正意解经。提后 2:15 1. 进入真理。约16:13 通常思考的途径有四种: 归纳、综合、推导和演绎,前二种是进入真理的主要方法。
 1)归纳:真理的信息不都是可由一、两节圣经就说清楚的,往往要从多处经文内容得到的概念,才能把深一层意思发明出来,使对真理的认识更深刻完整。如知道神三位一体的本性。  2)综合:把与某一信息有关的多处经文综合分类而得到系统的真理内容,使认识全面而平衡。如“信耶稣得永生”的内容需要把多处经文综合起来讲解才清楚全面。  3)推导:逻辑推理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思考方法,通过联想,结合自己常识和推断能力得到新的结论,这是灵意解经常用的方法。由于思考过程中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联想,如李下整冠、瓜田纳履,因此在作每一步推导时都应考虑符合圣经真理原则。 如 约13:10洗澡——全身干净——不都干净(犹大),洗澡是指信主的人罪能得洗净。林前6:11
 时时洗脚是指我们仍应时时反省自己的亏欠和失败。林前11:28
 这样推导是有圣经明文依据的。
 但是:重生---约拿在鱼腹三日三夜---必定哭---应当哭三日三夜。
 主的肉可吃---吃主喝主---你小我大。
 我们是新妇---理应知道新郎来的时候。
 这些在推导过程中都没有圣经依据,只是出于自己想当然的联想。
 4)演绎:排比类推也是我们在思考时经常用的方法,把类似的内容按自己的逻辑套用到不同的处境中,当套用得不合适时,就会产生自以为是的错误结论。所以在演绎时必须每一步都要有圣经明文的依据。 如 太 22:23-30 撒都该人把世上的生活内容演绎到天上去了。
 又如:帖前 5:2 主再来的时间(像贼一样不为人知)演绎成主再来的目的(作贼)。
 即使是出于好意更多的解释,只要超出“贼来的时间”这一范围,就会给异端开方便之门。
 又如:西 1:15 把首生与首造等同起来(生与造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
 又如:约1:12我们信主的人有权柄作神儿女---我们有权柄祷告(权利)---我们用权柄祷告
 ---我们用祷告的权柄。(祷告是向神,怎能用权柄?)
 从祷告演绎成权柄,祷告只是行使权柄的手段。
 但是 约 9:41 耶稣从医治肉身瞎眼的,演绎到凡自以为义的人,是心灵的瞎眼,是有圣经依据的。赛 42:18-20, 43:8, 59:9-10
 2. 心中有底。诗119:11 心中的底是从全本圣经中得到对信仰的基本认识,越熟读全本圣经,心中存的底越清楚详细。
 1)西3:16  把基督的道理存在心里越丰富,心中的底也越扎实,就如心中有一张活地图,地图越仔细,越不会走迷路。
 2)西 2:16-17  要注意真理的一贯性,旧约律法规条乃是新约救恩的影子和预表,这些内容对以色列人是直接的教导,对我们则通过属灵的预表和教训得造就。如果把影子和实体等同起来,就会造成极大错谬。希伯来书对此有精辟的灵意解释。
 3)提后 3:16  全本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是神要启示的内容;既有神亲口说的话,也有引用不同人的话,甚至魔鬼的话;为要从正面侧面或反面显明他的旨意,构成一幅完整的立体真理图象。由于它们都是神主权的默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圣经都是神的话(道)。
 3、真理的流。太12:25? ?? 圣经不会自相矛盾,有一贯的真理流向。任何经文解释放到全本圣经里,如果意思是逆向而行,必定是理解或翻译有错,需要作顺流向的更正。
 1)约20:23  应当是神听门徒行赦免,还是门徒按神救赎计划传神赦罪之道?古代文字往往没有介词和连接词,意思需由上下文决定。中文圣经这样翻译和真理的流是逆向的,如果翻译为“你们去赦免那当得赦免的”(接受救恩的),意思就和真理的流一致了。
 2)民22:12 如果神已经说了“不可去”,不会又同意他去的。林后1:19原文“不可去”可以意思为‘不要去’,这样就和真理的流一致了。
 3)徒22:16  受洗能洗去罪和保罗书信一贯教导不符。约壹1:7和保罗对受洗意义的认识也不同。罗6:4查看原文,这两个‘洗’是不同的词,也不是因果连接关系。当时是向保罗提出求告主名,受洗,洁净罪恶三点要求。
 4)约5:29  行善可称义是逆真理的流的。原文这里是指“作得好复活得生命,作得不好复活定罪。”这好和不好不是指行为的善恶,而是对23-24节“尊敬子”和“信子是父所差”作得怎样。
 4. 一贯原则。加2:14 全本圣经都是福音的内容,但这许多内容只反映一个真理;因此我们要把这福音真理讲清楚,就不可能根据圣经的单一片段来讲,必须从它的全部内容,才能得出这一真理的完整精意;我们称之为真理的一贯原则,是连贯的,前后呼应的,不是片段好道理的汇总。
 1)掌握真理一贯原则是明白圣经的认识基础,也是纯正话语的规模范围。
 保罗在最后给提摩太的信中,特别提醒他要常常守住“纯正话语的规模”。提后1:13 福音真理不能这也对,那也对,是有明确范围的。每个人从信主那天起,通过常年累月的教会生活和个人灵修,逐渐在心中形成对一贯真理原则的认识。我们对这一一贯真理原则掌握得越丰富全面,也就表明我们信仰的根基越扎实。
 2)我们的信仰基础乃是建造在真理整全磐石上,不是东拼西凑的零星板块上。
 如果我们对圣经的明白,只靠零星点滴的个人感受,就容易对福音真理的认识,存支离破碎的观念,就好象是许多零星板块的拼接,造成中间存在破口漏洞。有些人喜欢对福音真理作零星板块的拼接,因为可以方便自己对信仰内容作裁剪,也方便在缝隙接口处,注入自己喜欢的知识和观念。这一情况在今日教会中,已经成了极其严重的问题。
 3)牢固掌握真理一贯原则,是鉴别识破异端邪说最有力的方法和依据。
 自以为是的信徒无心所犯的错,对别有用心的异端假先知,就成了有意混淆真理的手段。今日异端邪说最喜欢使用的手法,正是利用信徒不求甚解,自以为是的通病,找些“真理板块”,然后用异端道理把它们拼接起来。因此掌握真理一贯原则,正是鉴别识破这类异端邪说最有力的方法和依据。
 5. 以经解经。彼后 1:20-21 不随私意是指不自圆其说,要有其它经文的印证。
 1)约3:5  重生是从水和圣灵而生,从 弗 5:26,彼前 1:23 可知水是指神的道,而从  约16:8 又可知圣灵的工作是叫我们为罪自责。由此可知人得重生是和明白真理,得圣灵感动而认罪悔改分不开的。
 2)赛55:9  人的文字(即使原文)不可能完全表达神的意念。所以对圣经中的字句常需参照多处有关经文的上下文,把要解的经文放到全本圣经中来解,才能得出正确的信息。
 (1)林前2:6-8 这里清楚告诉我们神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那是反映人对救恩的认识和接受,和人自私的聪明计谋完全不同。
 (2)徒2:38 悔改从希伯来原文和施洗约翰提出的改过自新意思相近,彼得在五旬节时说的悔改却有进一步的含义,是痛恨己罪使罪得赦。单从原文字义是无法懂得这一意思的。约16:8,约壹1:9
 (3)约1:12 相信不是指一般理解的信任、接受别人的说法观点,而是指接受耶稣作救主。
 (4)林前13:3 圣经里所讲的爱不同于人的情爱、理爱、亲爱、性爱,也不同于博爱、仁爱、友爱、母爱。林前13:1-3告诉我们什么不是爱,4-8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不注意这一点,彼此相爱可以变成彼此体贴肉体。
 6. 顺着本意。提前6:20-21人常为显露自己的学问,就弃其本意,断章取义讲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应当参照上下文,顺着原意引出造就人心灵的解释与教训。
 1)弗 2:16-17  这里提到的和平福音是指神人间的和平,不是指世界和平。
 2)但 1:15-16  这是神迹,不应依此提倡素食。现在有人把祷告医病(神迹)贬低为心理辅助作用,认为祷告的信念有助于病得痊愈(与神的作为无关!)。
 3)徒 15:29  不可吃血明显是指直接吃血,并不包括含有血的东西如肉类和含血的药物。
 4)太7:6  指当人蓄意抵挡真理时,勉强传说反会遭到亵渎,这里没有意思指谁是猪。
 
 7. 抓住中心。太13:34-35
 解释比喻时,应先掌握它要表达的信息,不必漫无目标的把比喻里每个内容都各自作比,失去造就主题。
 1)路18:1  耶稣设这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必研究那不义的官到底指谁,为何不叫那寡妇原谅她的对头。把祷告的主题转到饶恕的问题。
 2)太25:13  耶稣要我们效法的是那五个聪明的童女,不必研究五个愚拙童女结局如何。
 3)太24:28  这是指主再来时不用我们去找他,而是自然被吸引到他那里。不必在鹰和尸首的本义上纠缠不清。
 8. 全面平衡。西1:25 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不应片面强调个别经文,引用圣经来证实自己的道理。
 1)徒2:21  有异端从这节圣经引出以呼喊的方法代替圣经全面关于认罪悔改的教导。
 2)太4:7  注意耶稣对撒但说“经上又记着说”的又字,要明白一个意思需要多看几处经文怎么说。
 9. 不要强解。彼后3:16没有人能对全本圣经有把握说都懂了,所以不必不懂装懂,勉强回答问题。
 1)申 29:29  神隐藏的奥秘不要硬求明白,如 三一真神的神性是信仰对象非研究对象。又如神的预知和预定,七雷的内容,启 10:4主再来的时间。太 25:13
 2)彼后1:3  有关福音的内容,一切关乎生命(得救)和虔敬(属灵)的事,我们应当明白,因为神已经赐给我们。
 3)林前11:15-16  应当以经解经,若缺乏更多相应经文作解释依据,宁愿暂放一边也不强解。如女人蒙头的形式,不必争辩,更不要以人意代替。
 10. 正确的历史观。彼前1:11真理是超越时代的,但在不同时代,神跟人的关系,对人的要求却会有不同。所以当我们在查考圣经时,需要注意它是指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不一定到处都同样适用的。
 1)神明确的命令要求是不随时间迁移而改变的。
 (1)可 10:11-12 婚姻的定义不能因潮流而更改,轻率的离婚必须受到谴责。
 (2)徒4:12 因信称义是唯一救法,不能因不合民主潮流而妥协。
 (3)民 7:9 约柜必须由肩抬,到大卫时虽已经过四百年,但神对用肩抬的要求不因社会普遍用车而改变。撒下6:6
 2)真理的要求是不变的,但遵行时的表现形式不是真理本身,不一定要照样行。
 (1)徒2:44 一切都属于主不一定要过凡物公用的生活。
 (2)约13:14 谦卑服侍不一定要用洗脚的方法。
 (3)彼前5:14 爱心问安不一定要用亲嘴的方法。
 (4)林前11:10-11 表示顺服的心志不一定要用蒙头的方法。
 3)当举例说明真理时,所举事例因时代改变而不再正确,但真理内容却仍然正确。
 (1)林前13:12 如今对镜(不再是铜镜)观看不再模糊不清, 但我们所知有限仍是事实。
 (2)太10:29-31 两个麻雀早已不再卖一分银子, 但神对我们的顾念没有改变。
 (3)太13:31-32 芥菜种最小乃当时常识,植物学家可能不这样认为, 但有关天国的真理是不变的。正象我们习惯说太阳升起而不是地球转出太阳。
 11. 林前2:2  圣经里多讲的多讲,少讲的少讲,不讲的不讲。  |